“供不应求”,内蒙古民族传统奶制品前景广阔

来源:储奶罐日期:2020/07/04 10:38 浏览:
  6月初,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草原返青,位于草原腹地的牧民娜仁图雅家奶香四溢,前几年她把家里的几间平房改造为奶制品加工厂,从附近奶站收购鲜奶加工成传统奶食品。记者在车间看到,发酵池里的牛奶泛出淡黄色,晾晒架上摆满了奶豆腐、奶皮子等奶食品,冰柜中储藏着一罐罐黄油、酸油制品。“我家奶制品是传统低温发酵,然后炼制或熬制出来,完全不愁卖。”娜仁图雅说,去年加工厂投产以来,奶食品很受消费者欢迎,年销售额能达150万元。
  奶食又称“白食”,是蒙古族饮食之首,几乎家家户户都吃自己做的奶食品,主要包括酸奶、奶酒等饮品和蒙古奶酪、黄油、奶皮、奶糖等食品两大类,传统制作工艺代代相传。近些年,随着旅游业发展以及蒙古族城镇人群对奶食品的市场需求增加,内蒙古民族奶制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,消费市场供不应求,消费群体正由区内为主向全国拓展。
  截至2019年底,全区在市场监管部门备案登记的民族奶食品生产加工作坊点共有1546家,遍布全区11个盟市58个旗县区,年加工产值超10亿元,其中加工奶酪近7000吨,占全国自产干奶酪类产量的7成以上。
  察哈尔右翼前旗双喜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孟克巴雅尔介绍,一开始他们夫妇开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自家制作的奶食品,经过几年积累,很多回头客上门订购,日销售额达数千元。“2014年我们创建了合作社,不断改善奶制品的生产技术、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,去年还注册了商标,为以后规模化、品牌化生产打基础。”
  “民族奶制品销售得很好,传承创新民族奶制品是促进农牧民增收、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,也是实现奶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。”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彭万臻说,目前,内蒙古的民族奶食品生产仍以家庭作坊为主,占比达95%以上,全区所有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工厂仅有16家。看到民族奶制品产业的巨大前景后,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下,不少小作坊整改升级愿望强烈,开始转向正规化生产。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